400-618-9162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关于我们 > 新闻中心 > 时尚育儿

关于我们

宝宝感冒发烧最不该做的8件事

发布时间:2017-07-17 14:06:00 点击:

频繁、超剂量用退热西药

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这两种西药退热剂相对安全些,偶尔用用也是可以的,但不能超大剂量、频繁用药,并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发热38.5℃时才用。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。布洛芬则适用于6月龄以上的孩子。

持续高热,精神不好,可以间隔4~6小时才能用第二次,一次病程里只能用一种退热药,否则会增加副作用。

如果温水擦浴或泡热水脚半小时后,体温能降下来些比如38度左右,那就暂时不用这种高热用的退热药。

有些感冒药成分含有部分退热药,不可重复使用。比如感冒药泰诺里含有对乙酰氨基酚,而高热退烧药泰诺林及百服宁的成分就是对乙酰氨基酚,不要同时用类似的两种药,如果体温一下子退得太低,反而更危险。

阿司匹林不可用于小儿退热,以免引起一种比较麻烦的疾病——瑞氏综合征。

3个月以下孩子不用退热剂,仅以物理降温方法退热。


特别提醒:

用药需谨慎,西药退热剂容易大汗淋漓伤了阴液,或者有些会出现胃黏膜受到刺激、引起胃出血或损伤肝肾等副作用,尽量不用或少用。其实是治标不治本,暂时压制体温的,好处是体温暂退或暂降,可以减少些高热时的机体消耗,让孩子不会太难受。但应根据说明书或医嘱合理用药,切勿擅自超大剂量用药!

滥用抗生素、肌注、挂盐水

宝宝感冒发烧,不少家长以为盐水退烧快,强烈要求医生挂盐水,或者像点菜一样要求配抗生素口服。

其实,90%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,抗菌素是无效的,徒增副作用。抗病毒的西药,除了针对少数病毒有效,对于大多数病毒是没有特效西药的。抗生素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,出现腹泻;用多了还容易引起耐药,听说过“超级细菌”吧,细菌也是很聪明的,也会进步,不被杀死,这样以后恐怕就无药可用了。

能口服药就不打针,能肌肉注射就不输液,这是原则。但是过多地肌注药物会引起局部臀肌痉挛,影响行走,也要少用。静脉输液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,有些容易出现药物过敏反应,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。经常挂盐水对静脉血管来说也是一种刺激,还是应该尽量少输液为妙。


 特别提醒:

如果是风寒感冒发热,或风寒闭肺引起的支气管炎、肺炎、哮喘,冷冰冰的盐水直接进入血管,反而不利于退烧,不利于病情的恢复。

激素退烧

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能作为常规退烧药,比如地塞米松,用了后退热似乎很快,大家以为遇到神医了,但其实不然,这种抑制免疫的药物用多了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功能,得不偿失。

真正的医者,是不应该为此低下高傲的头颅的,并肩负科普告知的义务。

发烧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,家长也不要过于着急,要学会观察病情,及时就医,不要盲目要求医生尽快退烧。


乱用中成药

乱用中成药现象非常普遍。很多感冒中成药是清热的,比如清开灵、清热灵、双黄连、复方鱼腥草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、芙朴感冒冲剂等,不少家长不懂辨证,受寒之后,直接用这些寒凉之药,打个比方就像不慎掉到冰窖里受凉了,又服用冰水,这样很容易引邪入里,出现支气管炎、肺炎或其他变证,误治的太多!

需知大多数感冒是先受凉,然后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而出现化热,或寒热夹杂,或继续寒证,所以记住要辨证论治,中医药的精髓之一是个体化辨证治疗,一人一方,量体裁衣,彰显其科学性,所以效如桴鼓,疗效很快。


 特别提醒:

一定要辨清风寒还是风热感冒、或者寒热错杂。

捂被子发汗

发热时宝宝手脚温的就不要捂了,以免出现“捂热综合征”,特别是在闷热的车厢等密闭环境里,小婴儿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,还曾经报道过捂热脱水的案例;如果感受风寒,畏寒、手脚冰冷,可以短时间捂捂,但要注意护理观察,不要捂过头了,这时候在家里可以泡泡热水脚。


降温贴、冰袋

发热时,如果正气来复,皮肤会出汗排出表邪,所以中医并不主张用每个人都用降温贴、冰袋等冷敷法,尤其是受寒引起的高热,冷敷后皮肤毛孔闭塞,会影响出汗,反不利于退热。


酒精擦浴

以前高热时用酒精擦浴帮助降温,但对于儿童,这种方法已经OUT了!

儿童皮肤娇嫩,体表面积较大,乙醇容易通过皮肤吸收,对孩子的肝、肾可能会有损伤,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,目前已不主张用这种方法降温。


两个鼻孔捏紧擤鼻涕

有些人擤鼻涕时喜欢捏紧两个鼻孔一起擤,这种动作比较危险,很容易导致中耳炎。因为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个耳咽管相连,用力擤鼻涕时,鼻腔内压力骤然升高,导致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沿着耳咽管被压送至中耳腔内,于是造成中耳感染。

擤鼻涕时不可过度用力,也不要两个鼻孔捏紧用力擤

正确的方法:

按住一侧鼻腔,把对侧鼻腔的鼻涕擤出来,然后,同样的方法,清理另一侧鼻腔。